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已经经历了约四十年的发展历史,并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、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头部企业,这一些企业通过引进、消化、吸收、创新的模式,研发了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装备产品,有效满足了下游饮料等行业的市场需求,促进了相关制造业的发展。但是总体而言,与国外企业相比,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,在装备的生产效率、可靠性、稳定性、智能化、绿色化以及前瞻性技术的研发等方面,与国际标杆企业如KRONES、SIDEL、KHS等存在一定差距;在高端装备上,缺少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;高端关键零部件如高性能PLC、伺服电机、控制单元、电气元器件、密封件、电磁阀、高速轴承、驱动器、部分高端精密仪器和专用传感器等和重要的设计软件、控制管理系统和信息化管理软件还需要依赖进口。
根据《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,行业“十四五”期间的发展的新趋势主要体现为:
行业积极开展基于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和集成,实现从产品设计、制造、包装、运输、使用、报废与回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。
通过标准化建设,制/修订一批产品质量标准及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,提高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。
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,缩短与国际先进的技术与装备的差距;通过仿真技术探讨研究高端装备存在的震动、噪音、效率等问题。
通过制造技术与网络技术、传感技术、机器视觉技术、机器人技术等的融合,提高食品和包装机械的自动化、柔性化、智能化和成套化水平,实现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数据采集、分析处理、控制的实时化和设备的远程运维。
围绕装备的全生命周期服务,提供更注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个性化创新、协同制造、协作生产的新型服务,提高服务型收入的占比。
根据《中外食品和包装机械》的有关联的资料显示,包装机械行业正在食品、饮料、药品等下游消费品的拉动下,进入新的增长节点。未来包装机械的增长主要在三个领域:原有设备的更新换代、消费升级推动产品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增量需求(如PET瓶常温奶和低温奶的崛起等)、白酒行业的机械化智能化改革带来的增量市场。